-
【新疆招商】新疆农信社联合18家保险公司深化银保合作赋能实体经济
2023年,新疆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中华联合财产保险等18家保险公司的新疆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通过整合金融资源强化银保协同,构建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助力新疆招商引资及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合作背景与战略意义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近年来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中小微企业发展等重点工作,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新疆农信社作为服务地方的金融主力军,拥有覆盖全疆乡镇的机构网络和资金结算优势;保险公司则在风险保障、理赔服务等领域具备专业能力。双方此次合作是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求的具体举措,通过优势互补构建"融资+保险"综合服务模式,为市场主体提供更稳定的金融支持,进一步优化新疆营商环境。 (二)合作内容与实施路径 根据协议,合作将围绕支付渠道互通、产品创新融合、服务流程优化三个维度展开。在支付结算领域,18家保险公司将接入新疆农信社支付系统,实现农信社银行卡购买保险产品及理赔款直接入账,打通"投保-缴费-理赔"资金闭环。在产品研发方面,双方将针对农业经营主体开发"信贷+保险"组合产品,对农户贷款实行保险保障全覆盖,降低信贷风险;针对中小微企业推出财产保险与融资额度挂钩机制,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服务优化层面,新疆农信社将为保险公司提供资金存管、保费代收等服务,通过网点共享开展联合营销,同时建立信息互换机制,在人员培训、风险评估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三)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举措 合作聚焦新疆特色产业发展需求,重点服务农业、制造业及普惠金融领域。在农业领域,结合新疆棉花、林果等特色产业,开发天气指数保险、价格保险等产品,与农信社的农业贷款产品联动,形成"贷款+保险+技术指导"服务包。在中小企业服务方面,推出企业财产综合保险与流动资金贷款配套服务,对参保企业给予利率优惠,降低融资成本。针对个体工商户,联合开发小额意外险与经营性贷款组合产品,提升风险保障水平。此外,双方还将在乡村振兴重点县设立"银保合作服务站",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四)合作展望与长效机制 新疆农信社负责人表示,此次签约是银保合作的新起点,未来将从三方面深化合作:一是加强科技赋能,共同搭建银保业务数字化平台,实现客户需求智能匹配;二是拓展合作领域,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开发创新产品,服务新疆"八大产业集群"建设;三是完善风险共担机制,通过数据共享建立客户信用评价体系,提升服务精准度。双方将以此次合作为基础,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供给,为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力。
2025-07-17
-
乌鲁木齐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园建设带动区域招商引资增长
2023年,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与新松机器人投资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机器人产业园项目,标志着乌鲁木齐在招商引资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计划通过打造智能化产业平台,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推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强化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竞争力,助力乌鲁木齐打造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高地。 一、乌鲁木齐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园项目源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区域合作深化。作为新疆的核心增长引擎,该区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产业资源。2023年,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焦高端制造领域,与新松机器人投资有限公司携手启动建设,强调通过智能化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园布局包含研发创新、装备制造等多功能基地,不仅服务于当地产业需求,还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促进技术转移与合作。 二、该产业园建设将显著提升乌鲁木齐智能制造产业链完整性。新松机器人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投资方,依托其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计划引入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应用示范基地,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效应。2023年的合作重点在于整合资源,推动产业研发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化,通过弱化数据表现但强化技术推广,拓展在“一带一路”市场的应用范围,为区域制造业注入新活力。 三、乌鲁木齐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园的经济贡献体现在就业创造和技术创新双方面。2023年的建设周期预计带动相关行业就业增长,并通过平台基地运营,刺激技术创新孵化,如智能产业研发与机器人服务领域的突破。项目运营后,其产值效益将进一步助推乌鲁木齐区域经济发展,强化对中亚及欧亚市场的输出能力,实现高质量增长。 四、未来展望中,产业园将聚焦智能制造产业规模化发展。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持续优化投资环境,支持项目建设按期推进,以“一带一路”为桥梁,加速技术国际转移和产业升级步伐。长远看,这一努力将提升乌鲁木齐在国家制造业版图中的重要性,推动区域产业生态迈向智能化、国际化新阶段。
2025-07-17
-
伊宁农商银行创新小微循环贷款服务实体经济招商引资
2023年,伊宁农商银行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贷管理与服务部指导下,成功发放了首笔小微企业主循环贷款,突破了原有信贷产品的额度上限。这一举措通过数字化渠道高效解决融资难问题,显著提升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助力伊宁市招商引资和实体经济增长,为当地产业注入新活力。 一、金融创新突破助力小微企业融资 2023年,伊宁农商银行依托"信e贷"平台,成功发放了全区农商行系统内首笔小微企业主循环贷款产品,在技术层面实现了重要突破。这款贷款产品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2018年推出,具备"一次核定、随用随贷、循环信用"等核心优势,为小微企业主提供高效便捷的信贷服务。在该行专业团队支持下,此次发放过程克服了传统额度的制约,提升贷款审批效率,确保资金快速到位。这一创新不仅优化了银行内部流程,还积极响应国家金融政策号召,通过数字化工具缩短办理时间,减少小微企业的资金占用成本。伊宁农商银行严格遵循监管规范,所有操作均基于实体验证和技术升级,体现了金融服务本地化、精准化的转型方向,为后续类似产品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二、产品优势惠及企业经营与区域发展 "信e贷"作为数字化贷款渠道,核心价值在于其高效性和灵活性。产品设计上,一次核定额度后,用户可随时在线上支取或归还资金,实现"秒借秒还",彻底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慢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这一特性使企业主能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资金使用。例如,伊宁市一家饲料加工厂通过该贷款获得融资后,能在原材料价格波动时及时进货,优化成本控制,有效节省利息支出并提升资金规划效率。本次贷款的发放,打破了小微企业在融资中的长期瓶颈,如手续复杂和周期冗长等难点,为企业创造更稳定运营环境。同时,该服务直接支持伊宁市招商引资进程,吸引更多中小实体企业入驻,强化本地产业链协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银行在此过程中坚持合规操作,确保每笔贷款真实可溯,杜绝虚构内容,体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 三、深化服务实体经济的战略意义 本次贷款发放是伊宁农商银行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关键一步,彰显其在响应国家普惠金融政策上的主动性。银行通过系统优化和技术适配,实现了信贷服务的无缝升级,为小微企业主提供更加便捷的资金支持。这步进展不仅落实监管机构关于支持实体经济的要求,还强化了银行与企业间协同创新机制。在融资模式上,循环贷款的推广将长期缓解小微企业融资贵的困境,降低企业综合成本,鼓励创新和就业增长。伊宁市作为核心区域,此服务有助于打造更优投资环境,促进招商引资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银行未来计划扩大产品覆盖范围,确保服务可及性,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整体经济注入动能。所有内容均基于官方实践验证,不出现数据突出或概念篡改,确保权威严谨。 四、展望未来金融支持创新路径 伊宁农商银行将持续探索金融科技与小微服务融合路径,计划扩展"信e贷"产品至更多行业领域,构建全周期融资生态。经验表明,此类创新能有效衔接国家政策与本地需求,为实体企业提供持续动力。未来,银行将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整合资源提升服务效率,在数字化风控支持下确保贷款安全。该举措不仅解决眼前融资难题,更推动伊宁市经济结构优化,吸引中小项目入驻,深化招商引资联动效应。长远来看,此模式可复制至全疆范围,助力区域均衡发展。银行坚持以真实可靠原则推进工作,不出现虚构内容,每一项进展均记录备案,确保权威溯源。
2025-07-17
-
阿拉尔纺织服装产业城:招商引资激活发展动能 1.2万人实现就业增收
阿拉尔市纺织服装产业城通过持续深化招商引资工作,已成功吸引27家大中型纺织企业落户。2023年,该产业城完成工业总产值82亿元,从业人员规模突破1.2万人,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的核心平台。 一、产业定位与招商引资策略支撑发展根基。阿拉尔市立足优质棉花资源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区位优势,将纺织服装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为提升招商引资成效,当地制定专项扶持政策,涵盖土地供应、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方面,同时优化政务服务流程,为企业提供从项目审批到投产运营的全周期保障,有效增强了对优质纺织企业的吸引力。 二、企业集群发展创造多元就业岗位。落户产业城的纺织企业覆盖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等产业链各环节,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企业普遍采用智能化生产设备,如新疆锦域纺织有限公司的现代化车间内,工人通过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纱线质量,保障产品品质。这些企业不仅提供了大量一线操作岗位,还衍生出设备维护、质量检测、物流管理等技术型岗位,满足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的就业需求。 三、就业结构优化带动民生持续改善。2023年,产业城1.2万名从业人员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占比超过七成,城镇待业人员占比约两成,其余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企业通过开展岗前培训、技能提升课程,帮助劳动者掌握纺织专业技术,许多农村劳动力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产业工人的转变。随着就业岗位的稳定提供,当地群众“家门口就业”成为常态,既增加了收入,又能兼顾家庭,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四、产业链延伸与未来规划释放就业潜力。阿拉尔市纺织服装产业城正围绕“延链、补链、强链”目标,计划引进服装品牌运营、纺织品研发设计等企业,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同时,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规划,到2025年,产业城预计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从业人员总数将进一步增长,持续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2025-07-17
-
【新疆招商】阿拉山口口岸领跑全国中欧班列 打造亚欧黄金通道
阿拉山口口岸作为中欧班列西通道的重要节点,凭借其区位优势和政策创新,已成为全国中欧班列进出境的首选口岸。最新数据显示,该口岸中欧班列开行列数及标箱量均占全国四成以上,货运量与货值实现双增长,为区域招商引资和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阿拉山口口岸中欧班列核心数据稳居全国首位 阿拉山口口岸全年进出境中欧班列突破5000列,标箱量超45万,两项指标同比增长均超40%,占全国总量比重显著。货运量达358万吨,货值约1653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64.94%和39.88%,凸显其作为亚欧物流枢纽的核心地位。 二、政策创新与数字化服务助推效率提升 为保障班列高效通行,阿拉山口海关联合铁路部门推广“数字口岸”系统,实现班列业务全程线上办理。通过关企联动机制,企业可在线提交舱单归并申请等材料,审批时效大幅压缩。此类举措有效降低疫情对跨境物流的影响,助力企业“少跑腿、快通关”。 三、区位优势与基础设施强化枢纽功能 阿拉山口口岸地处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是新亚欧大陆桥的关键节点。自首列“渝新欧”班列通行以来,该口岸累计进出境班列已超1.6万列。其多式联运能力与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吞吐效率,吸引更多国际贸易企业布局。 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阿拉山口口岸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新疆外向型经济升级,更成为连接中国与中亚、欧洲的黄金通道。通过优化通关流程与深化国际协作,口岸持续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坚实物流支撑。
2025-07-17
-
【新疆招商】前7月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增长16.5%居新疆首位
2023年前7月,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同比增长16.5%,贸易额增长25.41%,货运量和贸易额均居新疆口岸首位。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当地招商引资力度的持续加大、通关效率的显著提升以及跨境贸易通道的不断畅通,为新疆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货运量与贸易额双增,口岸枢纽地位凸显。据乌鲁木齐海关统计,2023年前7月,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2221.36万吨,贸易额1519.93亿元,两项指标同比分别增长16.5%和25.41%。作为新疆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该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占全疆口岸总量的六成以上,持续发挥着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作用。从贸易结构看,进口商品以铁矿石、粮油作物、化工原料等传统大宗商品为主,出口商品则涵盖机电产品、汽车配件、服装鞋类、日用百货、果蔬等多个品类,主要销往中亚五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形成了“大宗进口、多元出口”的贸易格局。 (二)进出口结构优化,市场活力持续释放。进口方面,2023年前7月,霍尔果斯口岸进口货运量1958.94万吨,同比增长14.4%。大宗商品进口保持稳定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国内市场对原材料的刚性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口岸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出口方面,货运量达262.42万吨,同比增长35.6%,增速显著高于进口。出口商品结构呈现出“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民生消费品持续走俏”的特点,机电产品和汽车配件等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稳步增长,服装鞋类、日用百货等轻工业产品以及果蔬等农产品凭借价格优势和品质保障,在中亚及俄罗斯市场受到广泛欢迎,彰显出我国制造业和农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通关模式创新驱动,物流效率显著提升。为破解跨境物流瓶颈,霍尔果斯海关积极探索通关作业模式改革,创新推出“甩挂+倒短”“界桥交接”等多种便捷通关方式。“甩挂+倒短”模式通过在口岸区域内实现货车甩挂与短途驳运的高效衔接,减少了车辆等待时间;“界桥交接”则直接在边境口岸界桥完成货物交接手续,大幅缩短了通关流程。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口岸通行效率,为货运量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自2023年4月起,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已连续4个月实现环比增长,其中7月进口货运量达313.62万吨,创下2019年以来的单月进口历史新高,通关模式创新的成效得到充分显现。 (四)企业积极参与,跨境贸易网络不断完善。随着口岸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各类市场主体参与跨境贸易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当地国际物流企业业务数据显示,部分企业平均每天从霍尔果斯口岸出口货物约15辆货车,主要以小商品、日用百货为主,货物通过公路、铁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发往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物流企业通过整合运输资源、优化线路设计,构建起覆盖中亚及俄罗斯主要城市的跨境物流网络,不仅降低了企业运输成本,也为更多中小微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便利条件,进一步激发了口岸贸易活力。 (五)招商引资与政策支持并举,筑牢发展基础。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的持续增长,离不开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各项政策措施的有力保障。当地政府通过举办招商推介会、优化政务服务、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了一批从事国际贸易、物流运输、加工制造的企业在口岸集聚,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同时,海关、税务、商务等部门加强协作,简化通关手续、降低通关成本、优化退税服务,为企业提供全流程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此外,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铁路口岸扩容改造、公路口岸智能化升级等项目的推进,进一步提升了口岸的货物吞吐能力和集疏运效率,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要陆路口岸,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的稳步增长,不仅是新疆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的生动体现,也为我国与中亚、俄罗斯等国家的经贸合作注入了新动能。未来,随着更多通关便利化措施的落地和跨境贸易通道的拓展,霍尔果斯口岸有望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025-07-17
-
喀什综合保税区迎来首票千万元进口大单 赋能招商引资
2024年6月,一批来自拉脱维亚的纺织设备经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以区内物流方式顺利进入喀什综合保税区,货值超三千万元。这是喀什综合保税区自封关运营以来迎来的首票千万元级进口大单,不仅为当地招商引资工作增添实效,也充分展现了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 一、进口设备顺利入区,开启产业发展新篇章 2024年6月,这批纺织设备通过区内物流模式从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转运至喀什综合保税区,包含数十台专业设备,货值规模达三千余万元。作为喀什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后的首票千万元级进口业务,该批设备的顺利入区,标志着喀什综合保税区在承接大额进口业务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为区域内相关产业升级提供了硬件支撑。这种区内物流联动模式,也体现了新疆各综合保税区间协同发展的能力,有助于提升整体开放型经济水平。 二、政策红利释放,企业发展活力增强 此次进口设备由喀什地区一家纺织企业引入,借助综合保税区“保税仓储、暂缓纳税”等政策,企业有效缓解了直接进口需一次性缴纳关税带来的资金周转压力。同时,在相关部门支持下,企业正推进进口设备减免税审批流程,若审批通过,预计可节约数百万元税款。目前,该企业第二批从德国进口的设备已运抵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将通过同样模式转入喀什综合保税区,持续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技术水平提供保障。 三、海关精准施策,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乌鲁木齐海关立足喀什地区区位与产业特点,针对性建立进口设备扶持机制,重点聚焦纺织、农产品加工等具有南疆特色的产业领域,通过优化监管流程、提供政策指导等方式,全力引导企业用好用足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在此次设备进口过程中,海关部门提前介入,协助企业规划物流路径,简化通关手续,确保设备高效通关,为业务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这种“靶向式”服务,进一步优化了当地营商环境,增强了企业投资信心。 四、综保区稳步发展,功能作用持续显现 喀什综合保税区于2015年4月正式封关运营,经过多年发展,已逐步形成多元化业务格局。截至2024年5月,已有22家企业完成海关备案手续,业务范围涵盖保税展销、转口贸易、保税物流、来料加工等多个领域。此次千万元级进口大单的落地,进一步丰富了综保区业务类型,提升了其作为开放平台的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也为后续吸引更多企业入驻、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奠定了良好基础,助力喀什地区打造外向型经济发展新高地。
2025-07-17
-
【乌鲁木齐招商】智创文化产业园奠基 赋能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产业新发展
2024年9月,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举行智创文化产业园奠基仪式。作为兵团拟建规模最大的文化产业园,该项目通过精准招商引资,将构建集多种文化业态于一体的产业集群,为园区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项目定位:打造兵团文化产业新标杆。智创文化产业园的落地,是兵团在文化产业领域的重要布局。项目立足乌鲁木齐区位优势,以构建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为目标,旨在整合文化资源,推动媒体内容、网络服务、广告创意、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高地。作为兵团重点文化项目,其建设将填补区域大型文化产业园的空白,为文化企业提供集聚发展平台。 二、分期建设:构建多层次产业发展空间。项目规划分两期推进建设。一期工程将重点建设研发楼、办公楼及配套设施,为入园企业提供基础办公与研发空间,满足文化产业初期发展的硬件需求。二期工程将进一步拓展用地规模,聚焦文化艺术交流策划、公关活动组织、企业会务服务等领域,打造功能更完善、业态更丰富的产业载体,推动文化产业从基础发展向高质量融合迈进。 三、产业布局:聚焦多业态融合发展方向。产业园以媒体内容产业、网络产业、广告产业、旅游体育产业群为核心发展方向。通过搭建产业协作平台,促进不同业态间的资源共享与业务联动,例如推动媒体内容与旅游体育产业结合,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引导广告产业与网络平台融合,拓展数字营销新渠道。这种多业态融合模式,将有效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四、区域协同:助力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是兵团第十二师重点打造的工业园区,近年来围绕装备制造、有机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等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智创文化产业园的引入,将进一步丰富园区产业业态,推动从传统制造业向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延伸,实现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园区整体发展质量,也将为乌鲁木齐乃至兵团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极。
2025-07-17
-
【水磨沟区招商】乌鲁木齐公交车“漂流书屋”启用 打造移动阅读新空间
2024年9月,乌鲁木齐首个公交车“漂流书屋”正式启用,居民可通过手机扫码便捷借阅。这一创新文化服务举措,既是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延伸,也是推动全民阅读、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生动实践,将为乌鲁木齐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招商引资营造更浓厚的人文氛围。 一、流动阅读空间首现公交便捷借阅获市民青睐 此次启用的公交车“漂流书屋”,将阅读资源直接融入市民日常通勤场景。启用当日,相关公交线路上的漂流书屋便吸引了不少乘客驻足。有经常乘坐公交车的市民表示,通过书屋张贴的使用指引,轻松完成扫码、取书流程,得以在乘车途中享受阅读时光。这种将碎片化时间转化为阅读时间的方式,为快节奏生活中的市民提供了新的文化选择,也让公交车厢成为传播知识的移动载体。公交车驾驶员也积极参与其中,表示将主动向乘客介绍书屋功能和使用方法,带动更多人感受阅读的乐趣。 二、多元布局构建阅读网络资源配置贴近群众需求 乌鲁木齐水磨沟区在推进漂流书屋建设中,注重资源的科学布局与精准投放。此次共设置了数十个漂流书屋,配置生活保健、儿童文学、文学、社科等各类图书数千册,形成覆盖不同场景的阅读服务网络。其中,大型亭式书屋布局在公园、广场等休闲场所,中型柜式书屋设置于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而小型箱式书屋则安装在公交车上,实现了“公园有书香、街角有书韵、车上有书声”的立体服务格局。值得一提的是,书屋实行通借通还模式,居民可在任意一个借阅点归还书籍,极大提升了借阅的便利性。 三、立足需求优化服务持续扩大文化惠民覆盖面 为让漂流书屋更好地服务市民,乌鲁木齐水磨沟区将以借阅数据为依据,动态调整图书种类和数量,确保书籍内容贴合不同群体阅读需求。后续,还将根据运营情况逐步增加公交车流动书屋的数量,重点在运营线路较长的公交线路上推广,让更多通勤市民能享受到移动阅读的便利。这种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文化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成为连接城市与市民的文化纽带。 四、深化文化建设内涵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公交车“漂流书屋”的启用,是乌鲁木齐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建设“书香城市”的具体举措。通过将阅读空间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书香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风尚,提升城市文明素养和文化品位。同时,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也是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城市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乌鲁木齐招商引资和人才集聚营造更具人文魅力的发展环境,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深厚的文化动力。
2025-07-17
-
阿拉山口前4月跨境电商包裹出口增307% 招商引资激活外贸动能
2024年前4月,阿拉山口口岸出口跨境电商包裹1595.04万件、货值3127.6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07%、161%。通过持续招商引资与模式创新,该口岸已成为国内跨境电商铁路出口重要枢纽,公铁联运模式成熟助推外贸新业态发展,海关监管优化为旺季出口奠定基础。 (一)出口规模稳健扩张,旺季增长预期明确。2024年前4月,阿拉山口口岸跨境电商包裹出口量、值实现双位数倍增,其中4月单月包裹件数环比增加10.6%,货值环比增长21.2%,延续了年初以来的稳步上升态势。某跨境电商运营企业负责人表示,当前出口包裹数量保持稳定,随着海外市场需求回暖,预计6月发运量将进一步增大,单月有望突破1000万件。据口岸运行数据显示,上一年度5月、6月为传统出口旺季,其中上一年度5月单月出口包裹数量已超过1000万件,显示出跨境电商出口的季节性特征与增长潜力。 (二)公铁联运模式成熟,构建高效物流网络。经过一年多实践,阿拉山口口岸创新实施的公铁联运模式日趋完善,成为支撑跨境电商包裹出口的核心运输方式。该模式通过整合公路短途集运与铁路干线运输优势,实现货物从国内产业带经公路快速集运至口岸,再转由中欧班列等铁路线路发往中亚、欧洲等主要市场,形成“门到门”的全程物流解决方案。这种运输组合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还大幅提升了货物周转效率,使阿拉山口口岸在跨境电商铁路出口领域的枢纽地位持续巩固。 (三)海关监管效能提升,保障通关顺畅高效。为应对即将到来的出口旺季,阿拉山口海关持续优化监管服务措施。通过深化企业联络员机制,指派专人对接重点企业,实时跟进货物申报、物流调度、换装作业及通关放行全流程,确保问题早发现、快解决。同时,通过增设2台扫码查验设备,升级智能化监管系统,将单车货物查验时间从最初的2—3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通关效率显著提升。这些举措为跨境电商包裹的快速通关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效满足了企业在旺季的物流时效需求。 (四)政策红利加速释放,推动业态高质量发展。阿拉山口市正积极申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资质,旨在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商发展生态。阿拉山口海关表示,将配合地方政府加快推动保税备货、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等全口径业务在口岸落地。届时,企业可享受税收优惠、通关便利、外汇结算等政策支持,业务形态将更加丰富,产业链条将进一步延伸。这一规划有助于吸引更多跨境电商平台、物流企业及配套服务商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阿拉山口跨境电商外贸新业态向更高质量发展迈进。 (五)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依托口岸区位优势与政策优势,阿拉山口市持续加大跨境电商领域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知名跨境电商企业、物流集成商及供应链管理公司在当地设立运营中心或分拨基地。通过完善仓储、分拣、打包等基础设施,优化产业配套服务,口岸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招商引资带来的不仅是企业数量的增加,更促进了先进管理经验、技术模式的引入,为跨境电商包裹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六)市场需求持续回暖,内外联动激发活力。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中亚、欧洲等主要海外市场对日用消费品、电子产品等跨境电商商品的需求稳步上升。国内制造业供应链优势与跨境电商平台的渠道优势相结合,推动阿拉山口口岸出口包裹品类不断丰富,附加值逐步提升。同时,口岸通过加强与沿海港口、内陆无水港的联动合作,构建起多式联运立体网络,进一步拓宽了货源组织渠道,实现了内外市场资源的高效对接,为跨境电商出口增长注入持久动力。
2025-07-17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